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整班阅读安排
日期:2022-12-13 12:50:35  浏览量:11852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 )年级整班阅读安排

月份

班级

人数(学生+老师)

阅读书目

九月

1

45+1

西游记

2

46+1

绿野仙踪

3

46+1

朝花夕拾

4

48+1

繁星·春水

5

46+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6

47+1

青鸟

7

45+1

雾都孤儿

8

46+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9

45+1

中国古代寓言

10

46+1

汤姆叔叔的小屋

11

45+1

前夜·父与子

 

 

 

 

 

 

 

 

 

 

十月

1

45+1

绿野仙踪

2

46+1

朝花夕拾

3

46+1

繁星·春水

4

48+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5

46+1

青鸟

6

47+1

雾都孤儿

7

45+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

46+1

中国古代寓言

9

45+1

汤姆叔叔的小屋

10

46+1

前夜·父与子

11

45+1

西游记

 

 

 

 

 

 

 

 

 

 

十一月

1

45+1

朝花夕拾

2

46+1

繁星·春水

3

46+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4

48+1

青鸟

5

46+1

雾都孤儿

6

47+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

45+1

中国古代寓言

8

46+1

汤姆叔叔的小屋

9

45+1

前夜·父与子

10

46+1

西游记

11

45+1

绿野仙踪

 

 

 

 

 

 

 

 

 

 

十二月

1

45+1

繁星·春水

2

46+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3

46+1

青鸟

4

48+1

雾都孤儿

5

46+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

47+1

中国古代寓言

7

45+1

汤姆叔叔的小屋

8

46+1

前夜·父与子

9

45+1

西游记

10

46+1

绿野仙踪

11

45+1

朝花夕拾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整班阅读教案

《西游记》

教学目标:

1、学生交流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利用情节图回归文本,感悟想象的奇特。

2、梳理阅读方法,小组内交流,对比情节图发现相同之处,老师梳理总结故事吸引人的法宝---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3、出示书上最后一难引语(1083),引导学想象一难并写出提纲,展示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梳理发现故事吸引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仿写一难,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3、(借助前置性作业)学生说说最感兴趣的情节。

4、出示《西游记》回目,回归文本。

5、说说你觉得想象最奇特的部分。

二、梳理阅读方法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文言版的呢?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你解决没有?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

三、利用情节图,梳理相似之处

1、大家介绍了很多通读《西游记》的方法,接下来,请借助情节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

生畅谈,师梳理----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

5、传神的人物描写塑造了经典、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怪不得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对《西游记》作了这样的评价:(齐读)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四、用最后一难作引子,仿写一难

  1、这本书1083页是第80难,如果让你来写这八十一难,你会怎么写?

生列提纲

交流、评价

2、总体评价:

1)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3)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4)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五、总结拓展:

读一部名著就像和一位伟人对话。经典名著的价值不仅在于经典动人的语言,还在于精彩的故事,传神的人物,更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既深刻又绵远。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世界,愉悦了人生。

希望大家能透过这部作品,更多的从古今中外的文学海洋中去汲取知识的精神,更丰富和充实我们的人生,从这些作品中去撷取日月的精华,天地的灵气。

 

《绿野仙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绿野仙踪》,感情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通过评析故事中的人物,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辨思能力。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二、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三、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四、活动准备:
 1、 阅读《绿野仙踪》。
 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材料,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揭示课题。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读书名言,大家还记得吗?是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所以我们热爱读书,选择了与书为伴。相信同学们在今天的读书汇报课上,一定会畅所欲言,尽情展示。我们今天汇报的书目是《绿野仙踪》(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知道作者是谁吗?(莱曼 弗兰克 鲍姆)你了解作者吗?(学生先说说,然后课件出示简介作者,找学生读)。作者爱好广泛,从小喜欢读书,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我们班同学也喜欢读书,也许将来也会成为作家的。到那时,我就带着我将来的学生读你们的书。我会自豪地说:“想当年,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可喜欢读书了,你们现在读的书就是他们写的。”你们是不是也感到自豪呀。
3、简单了解读书情况。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我先简单了解一下你们的读书情况:绿野仙踪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们知道吗?(板书: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多萝茜的身边还时时陪伴着一只可爱的小狗——托托。大家看这个故事的人物构成像我国的那部名著?(西游记)对,《绿野仙踪》被誉为西方的“西游记”。除了他们,你还知道谁?好,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到底读得怎么样,怎么检验?这让我想起了《士兵突击》中高连长说的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怎么遛?我们就通过闯关的方式进行汇报。
4、介绍闯关规则。闯过关的同学,不但自己可以得一个 “三角形”,还可以为你们小组赢得一面旗子。最后看哪个小组旗子多,前三名将被评为“书香小组”。我将给“书香小组”每人一个小小的礼物,这礼物是什么呢?闯完关再告诉你们,你们肯定喜欢。(课前在黑板的右侧写好6个小组,6人一组,随时画旗子)下面先闯第一关。
二、闯关
第一关:概括内容关
出示要求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首先写完的前三个小组将有闯关资格,一号同学代表小组闯关。闯关时,没获得闯关资格的同学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3、闯关完毕,评委对闯关者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过关。
(有的小组闯过了第一关,有的还没有,不过没关系,下面还有很多机会,加油!争取过关。)
第二关:人物分析关
1、(课件出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四人小组交流:故事中有四个主要人物,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他都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小组最佩服(或喜欢)谁?为什么?
2、首先交流完的前四个小组将获得闯关资格。2号同学代表闯关。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注意及时评价)问全班:理由充分吗?同意过关吗?
过渡:读了这本书,我们有了不同的收获,有的同学选出了故事的精彩片段,有的同学做了手抄报,还有的家长也写出了读后感。大家想不想展示一下?第三关就是:(出示课件。)
第三关 :积累展示关:
  1、诵读展示。
要求:
1、请把你在读书过程中感觉最精彩的段落找出来,诵读给大家听(个人、小组均可)。(三组即可。)
2、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再有评委决定是否过关(出示评价标准)。
朗诵过关的同学,只为自己得一个“三角形”,不为小组赢得旗子,因为是自己的展示。如果是小组四人同时展示过了关,可为小组赢得旗子。(你觉得他能过关吗?对照评价表说说为什么?及时对汇报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         
过渡:读完这本书,可我们好像还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面。同学们肯定有不少的感想或收获,下面小组交流准备闯关。看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谈收获。(哪方面均可)
要求:小组交流,先交流完的前四个组将赢得闯关资格,获得闯关资格的3号同学汇报,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大家收获真多!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感想写到了手抄报上,下面就请这几个同学读读自己的感想并把手抄报展示给大家看。(课前把手抄报发给本人,让学生到前面读感想,向大家展示手抄报)

三、评选出“书香小组”。
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我要送给“书香小组”什么礼物吧。(少写作业)。腾出时间干什么?(读书)
过渡:是呀,读书能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让我感慨万分,于是我写了几句话,也许算是不成样的小诗吧,朗诵给大家听。
四、总结(出示课件,师配乐读)
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如果说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如果说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如果说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辨别是非,认清真、善、美;书是我们智慧的源泉,让她源源不断流入我们心间。

四、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汇报展示,相信我们大家在课余时间越来越会读书收获也会越来越多。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

        教学构思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文字中虽然有其冷峻、犀利甚至晦涩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充满童真童趣,能与初中生尤其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少年共鸣的篇目。如果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解文中晦涩难懂的句子,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来解读鲁迅,就容易导致鲁迅与孩子的隔阂。因此,我将这堂导读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点:一是能说出书中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少年的烦恼和青年的志向;二是梳理各篇目顺序,理解全书以作者成长轨迹为线索的整体构思;三是了解鲁迅成长轨迹,探寻伟人成长因素,汲取人生精神营养。

        鲁迅作品不好懂。因此,教学中,我们没有深究其深刻思想,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各种读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思考作者写作意图,让学生理解鲁迅、走近鲁迅,并从伟人的成长中收获人生的教益。唯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一、导入

    同学们好,大家都已经将《朝花夕拾》读完了,那么我今天就来考考大家。

二、梳理回顾

   1.解题:首先,有谁能告诉我,标题是什么意思?

   2.晒读书卡片:小组代表分别从人物与事件角度上讲台展示小组梳理成果。

    鲁迅在中年回忆往事的时候,到底拾起了哪些花儿,写了哪些人呢?课前我们布置了小组任务,那么首先就请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梳理成果,回顾一下书中的那些人和事。有请小组的代言人。

  设计意图:此版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如果没有仔细阅读,就无法在交流中自如地与同学交谈;另一方面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个表达平台。制作并展示阅读卡片、推选小组代表、说说印象深的人或事,这些都不设标准答案,也不去深究鲁迅的深刻思想,而是“行止有度”,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考虑学生感受能力基础上的活动设置。

  3.绘成长坐标:书中的10个短篇,顺序是否可以调换?老师设计了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文中的篇目,纵坐标是成长阶段,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用“点”标注篇目对应的成长阶段,完成坐标图,连点成线。请一生在幻灯片上完成坐标图。

 

     明确:这10篇为鲁迅先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是作者按照幼年到青年的成长顺序来进行整体构思和编排的。注意:第一篇《狗猫鼠》写作时作者是成年人,但仇猫的原因却追溯到童年,故而排在第一篇。

     4.鲁迅先生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意义呢,为自己写传记吗?

        明确:鲁迅先生毕生没有写过长篇自传,也反对写自传,《朝花夕拾》虽不是自传,但因为其记录了鲁迅的成长轨迹,相当于自传。写作这本书,恰恰是有意展示个人的成长经历,借以给青年人一些成长的启迪。

          研讨探究

        1.同学们以前也读过鲁迅先生一些单篇的作品,现在我们读了《朝花夕拾》整本的作品,你们对鲁迅的认识有什么不一样吗?

        预设:鲁迅给我们的印象是严肃的,但这里的鲁迅是亲切的,和我们一样;鲁迅的文章一般很难读懂的,但《朝花夕拾》我读得懂……孩童时期也是贪玩的,天真的,不愿意背书的……

  2.《朝花夕拾》里的鲁迅先生看上去似乎特别亲近,如果与我们坐在一起,大家能找到许多共同语言,看上去似乎如他本人所言太平凡,但鲁迅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

  【资料辅助】鲁迅先生,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作家郁达夫毫不犹豫地将鲁迅称为最能代表时代的作家。

 3.论成长因素:读过这本书后,我们来探究一下,在鲁迅先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促使他由平凡走向了伟大?请各小组通力合作,交流讨论后推举发言人来阐述小组观点。师加入小组讨论。

 4.小组讨论后,中心发言人阐述观点。师适时提炼学生观点,完成板书。

 5.谈成长启示: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对你的人生规划有什么启示吗?

 6.总结:能在看上去离我们遥远的作品中汲取到教益,有所收获,这就是名著的价值,这也恰恰是鲁迅先生希望看到的。今天我们读到了回忆里的温情与快乐,其实书中还有许多今天我们不曾读到的内容。也许,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因为它常读常新。希望大家在最美好的时期,多读多思,多收获。

 

倾听心灵的声音

                ——品读《繁星·春水》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冰心的生平事迹,熟知《繁星·春水》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体会《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

2、通过品读诗歌方法的渗透,学生初步掌握读诗的方法,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品读诗歌。

3、体会诗人在诗集中贯穿的“爱的哲学”,培养对母亲、童真、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的方法渗透及指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读诗方法,并能自主品读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现代文学的灿烂星空里,有两颗闪烁的小星——《繁星》和《春水》,今天,就让我和你们一起,怀着崇敬和喜悦,一起走进《繁星·春水》,走近冰心的心灵世界,一起品读诗歌的清新。

二、知识竞技场——名著知识我最行

在本环节,采用知识抢答的方式,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出示问题: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谁?

2、按照“名、时、地、评、文”的格式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3、冰心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这对她有什么影响?

4、《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什么?

6、《繁星·春水》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三、技巧兵法库——品诗技巧全易通

师:通过同学们在上一个环节的精彩发言,可以看出你们对《繁星·春水》的基础知识掌握地非常扎实。下面老师就带领的同学们登堂入室,向纵深处去探索这部诗集带给我们艺术魅力。好诗是需要慢慢品读的,接下来老师从意象、语言、手法、哲理、情感五个方面教给同学们品诗的技巧。

(一)品意象(境)

意象是诗人的意中之象,即带有作者主观感受、价值取向的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诗人往往就是借助意象和创设的特定意境来暗示或者启迪读者一些东西。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一五九》)

【品析】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会象安全的巢一样庇护她。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大胆、想象的奇妙和根深蒂固的母爱情怀。

(二)品语言

诗歌的语言是精粹的,它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变化等角度入手,体味语言的跳跃性、音乐美和画面美。

2: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春水·四三》)

【品析】这首诗展示了春的神奇伟大的力量,“温柔”一词,赋予春天以人的生命和气息,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醉人画面,世界因为春的来临而有了更多的色彩和温情。

(三)品手法

比喻、象征是诗歌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手法,品读诗歌时,要注意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诗人往往表面说的是这个,所指的却是那一个。如《在山的那一边》中的“山”和“海”,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界的山和海,它们是是一种象征的手法。另外还要关注谐音双关、对比衬托、顶真回环等手法的运用。

3: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繁星·五五》)

【品析】诗人用花的“明艳”来比喻人们事业的成功和取得的荣耀,该是多么光彩夺目,令人惊羡。紧接着用“然而”一转,由“花”及“芽儿”,以“现时”与“当初”对比,将“奋斗”“牺牲”与“成功”关联,道出“成功的花”是泪与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这样精妙的比喻和具体意象的运用,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使人从中领悟到奋斗和牺牲的伟大。

师:特别强调的是《繁星·春水》中“呼告”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冰心在这部诗集内用得最普遍的手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如诗集中常用的“母亲呵!”“小弟弟呵!”“人类呵!”“青年人呵!”“自然呵!”“造物者呵!”“风呵!”等开头。据统计,《繁星》中使用呼告57次,《春水》中使用呼告34次。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冰心的作品情感更浓郁,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语言更亲切自然,增强了语言感染力;哲思更清浅易懂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品哲理

诗以言志。诗歌往往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丰富、美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启示真理。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其中的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4:青年人呵!

为着后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繁星·一六》)

【品析】青春美好但却短暂,“青春应当如何度过”是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要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羞愧。千万莫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的辉煌在于你现在的努力。这首诗朴素短小,却蕴含了深邃的道理,给读者以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5: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春水·一七四》)

【品析】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全面青年人勤奋努力的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振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的去书写辉煌的人生。

(五)品情感

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必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读诗,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正如前面所说,《繁星·春水》中充满着浓浓的爱意,“爱”是贯穿整部诗集的情感主线。

6: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繁星·三三》)

【品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母爱。冰心用自己聪慧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清澈的双眼去观察,用童真的态度去审视,才发现原来母亲和孩子是一体的,母亲是生命的源头,孩子是生命的派生,孩子的一切都得之于母亲。在母亲的怀里沉睡,飘荡无依的心灵才会得到安宁,得到休憩,“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7:黄昏——深夜

槐花树下的狂风,

藤萝上的密雨上,

可能容我暂止你?

病的弟弟

刚刚睡浓了呵!(《春水·四〇)

【品析】这首诗抒发了浓浓的姐弟深情,虽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是,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上,寄予了浓浓的爱意——但愿“狂风”、“密雨”都暂止了吧,因为我病重的小弟刚刚睡熟。这让人想到唐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为爱浓,因为情深,连那风雨花鸟都要被迁怒!

四、实战演练场——小试牛刀我最中

1、请从以下节选的诗歌中任选一首,按照“五品”技巧对其进行品析,从中读出自己的东西来。

2、学习《繁星·春水》中小诗的写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并表现一定的主题。

【节选诗歌】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春水·三三》)

言论的花儿

开得越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繁星·四五》)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繁星·七〇》)

冰雪里的梅花呵!

你占了春先了。

看遍地的小花

随着你零星开放。(《春水·一八》)

吹就雪花朵朵——

朔风也是温柔的呵!(《春水·二五》)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繁星·四八》)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繁星·二》)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〇五》)

什么是播种者的喜悦呢!

倚锄望——

到处有青青之痕了!(《春水·九四》)

五、佳作展示台——文采飞扬显神通

1、学生展示品读作品。

2、学生展示自创小诗。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家生平事迹,掌握了诗集的内容,学习了读诗的“五品”技巧,并尝试着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节课是一次爱的心灵之旅,我们一起谛听了爱的天使的心灵之音。繁星点点春水流,世纪老人冰心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重要的是她让我们懂得了爱,就让我们爱父母,爱自然,爱生活,爱文学吧!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五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这本书的作者。
2、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精彩片段引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4、相关书籍推荐。
教学重点:欣赏精彩,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封面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和美术吗?你对音乐知道多少?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sima吗?会唱多少歌曲?美术你知道三原色是什么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大家看,你从封面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
这是一本故事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这是丰子恺的作品,我们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手指》、《白鹅》等。封面上画
有作者丰子恺和她的女儿。
这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3.你会有哪些疑问?
学生汇报: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主要些什么呢?为什么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呢?
这少年是谁呢?
二、亲近作者。
丰子恺(1898119日一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原
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
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
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
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
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因而
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三、内容简介。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父亲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它用第一人
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在父亲所撰的多种艺术读
物中,该书别具一格,从中可看出他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的良苦用心。
本书虽属虚构作品,然而生活实感颇强,从中亦可看出生活与艺术的紧密关系,
以及父亲一贯身体力行的艺术化的人生观。作为主人公的姐弟俩,在本书中自述
了他们初习美术和音乐的情形,贯穿其中的则是美术和音乐的基本知识。譬如美
术中的透视法、色彩学,音乐中的基础乐理、常见乐器,等等。在今天的读者看
来,20世纪30年代的少男少女的艺术启蒙故事也许显得陈旧,然而生活之树常
绿,老读者可借此书怀旧,新读者当能从这些旧事中获得新知。
四、看目录,读目录,想故事。
第一辑少年音乐故事
1.独揽梅花扫腊雪
2.晚餐的转调
3.松柏凌霜竹耐寒
4.理法与情趣
5.铁马与风筝
6.律中夹钟
7.翡翠笛
8.巷中的美音
9.外国姨母
10.芒种的歌
11.蛙鼓
第二辑
少年美术故事
1.贺年
2.初雪
3.花纸儿
4.弟弟的新大衣

5.初步
6.喂食
7.儿童节前夜
8.踏青
9.远足
10.竹影
11.爸爸的扇子
12.尝试
13.珍珠米
14.姆妈洗浴
15.洋蜡烛油
16.新同学
17.葡萄
18.“九一八”之夜
19.展览会
20.落叶
21.二渔夫
22.壁画
23.寄寒衣
24.援绥游艺大会
五、精彩片段欣赏,激起悬念。
音乐故事中,《独揽梅花扫腊雪》,独揽梅花扫腊雪是指do re mi fa sol
1asi这七个音阶,那时候为了方便记忆,就把它编成了诗,这既方便了记忆,
又朗朗上口,也是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美术故事中,《儿童节前夜》这一篇,更得我的喜爱,这篇写的是丰子恺和
姐姐在吃山芋,意外发现了山芋刻版画的功能,边和先生的儿子一起刻了儿童节
的书签,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他们对美术的渴望。
六、小结。

《青鸟》

教学目标:

1. 读懂书中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能正确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2. 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文字积累,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对阅读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从中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鸟的象征意义。懂得体会并珍惜身边的幸福。

课前准备:

一周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青鸟》,并制作做读书卡和读书画

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书让人充实,读书使人完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上个星期我们读过的《青鸟》这本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二、内容浏览,整体感知。

1.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述)

迪迪和麦迪兄妹俩,在圣诞节前做了一个梦:一位叫贝丽的仙女,派他俩去寻找一只青鸟给她的小女儿,因为她病得很厉害,只有这只神鸟使她痊愈,才能得到幸福。于是,他们在猫、狗和各种东西(糖、面包、水、火)的精灵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寻找这只青鸟。他们在怀念国、夜宫、享乐宫、坟地、和未来王国里,在光神的庙宇里,历尽了千辛万苦,但青鸟总是得而复失,最终也没能找到,他们只好回家。早晨醒来,邻居贝克特太太为她的病孩子来索讨圣诞礼物,小兄妹俩只好把自己心爱的鸽子送给她。不料,这时鸽子突然变成一只“青鸟”,邻居的女孩病也好了。

2.书中出现了哪些人和物呢?

迪迪、麦迪、夜神、光神、小狗提鲁、猫女士、面包、糖、火、水、牛奶、各种树木等。

三、 读书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完了这本书,书里的这些人和物你最喜欢那一个?

1. 迪迪

1)生:勇敢、善良、有责任心、意志坚定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在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一点。

在夜宫中“打开最后一扇门时”。

  “迪迪的心在狂跳着,他犹豫不决,他不愿意在小伙伴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他想如果我表现出软弱,哪我就彻底完蛋了,我不能完成任务,还有谁能完成呢?那样的话,就永远也找不到青鸟了,哪仙女的女儿怎么办呢?”

  “于是,他如同一名真正的英雄挥动着手里的金钥匙高声说道:我一定要打开这扇门!说完,他就带着气喘吁吁的提鲁跑向了那扇大门。”师:迪迪虽然也知道打开最后一扇门有很大的危险,但善良的他为了能找到青鸟治好仙女的小女儿仍然勇敢地跑向了那道大门。

在墓地章节中“虽然迪迪同样害怕,但他每经受一次考验,胆子就会更大。如今他已经具备了掌握自己 能力,意志 勇气超过了胆怯。

在觉醒这一章 他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鸟笼下面,然后愉快地爬上去,一边爬一边说:“当然,我当然愿意送给她!

2.除了迪迪之外,你还喜欢谁?为什么?

光神(因为人类最需要光明)

小狗提鲁:善良、忠诚、勇敢

猫女士:阴险狡诈

面包、糖、火、水、牛奶(日常生活必需品)

大家说的都非常棒,这说明同学们对这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阅读。

3.在迪迪寻找青鸟的道路上,为什么需要这些精灵相伴?

A:因为它们是人类最最密切的伙伴,我们可以没有电脑,没有汽车,但是不可以没有“水”、“火”和“食物”。

B:它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C:猫和狗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师:这些东西虽然珍贵不可或缺,但在平时我们却没有感受到它们存在的价值。

四、讨论与分享:

1.同学们,通过《青鸟》的阅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A:我明白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B:我明白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幸福,主要是因为缺乏美好的心态。

C;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乃是一颗无私的心所带给人的精神享受

2.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板书设计:

青鸟——幸福

(1)是对亲人的纪念、想念和怀念

(2)是用善良的心奉献爱

(3)来自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4)应该懂得体会并珍惜身边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乃是一颗无私的心所带给人的精神享受。

3.到哪里才能找到幸福呢?

幸福无处不在

  五、联系实际,理解幸福

同学们,那么你们幸福吗?请把你现在拥有的幸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A:父母的关心照顾……

B:老师的亲切教诲、生日送诗……

C:同学之间的帮助……

D: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图书,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此时此刻老师不仅感受到了你们的幸福,而且自身也感觉很幸福,因为有你们这么一群优秀的学生。

六、总结

幸福正如作者所说:“无论那个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幸福,却求之不得,”。其实幸福并不是这样难得的。作者用《青鸟》这个带着梦幻气息的奇异故事告诉我们,拥有一颗善良、无私和慷慨的心,学会去享受和珍惜生命,细细体会身边的爱,幸福就如此简单。

通过《青鸟》的阅读,大家一定要要学会发现并珍惜身边细微的幸福。

让我们共同诵读这么一首诗;配乐朗诵

寻找一只鸟

走了那么远

我们龙泉小学四年级的师生

去寻找一只鸟

一只叫幸福的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它藏在母亲慈爱的微笑里

它藏在我们善良的心底

 没有一只青鸟可以永远青色

没有一种幸福可以永远停留

它不断地飞临,又消失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把它寻找

只要用心—幸福就在身边

 《雾都孤儿》

【阅读目标】

1. 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展示《雾都孤儿》的相关图片和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通过教会学生看故事简介、引言导读、人物关系表、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3. 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优秀长篇小说《雾都孤儿》,并适当做读书笔记,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

同学们,一位作家叔叔和一个小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同学们,猜猜看,这位叔叔会怎样回答?

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

“我就在书中等你。”

“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这位叔叔与我们的心灵相约。我们展开书页,其实就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的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

二、通过《雾都孤儿》的节选导入
    1、播放电影《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出生》部分:

通过观看,你知道这个男孩是谁?(认识奥利弗·特威斯特)

揭题:今天我们就跟随奥利弗·特威斯特一起进入《雾都孤儿》。
    2、翻开本书第一章《奥利弗的出生》部分:讨论奥利弗·特威斯特的出生地点,以及有关他出生的种种情形。

三、书评引读,激发阅读激情

1、教师出示网上的精彩书评:

1)“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在《雾都孤儿》 中集中体现:由于布朗罗先生那些人的爱,奥利弗·特威斯特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爱改变了他的一生,使社会多了一个善良、正义的人。

2)从《雾都孤儿》这篇小说中,我学到了许多,我也有太多的感受。它告诉我们好人会有好报、坏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我们都应该有善心,在正义与邪恶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雾都孤儿》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

3)在《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特威斯特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作者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就像一个巨大的主题童话公园,时时向我们发出诱人的邀请。

2、读了《雾都孤儿》的这三则书评,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感受?

3、请已经阅读过本书的学生谈一谈对书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梗概,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课件展示:介绍作者—狄更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艰难时代》(1854)、《双城记》1859)、《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远大前程》1861)等。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故事简介:《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一个不知来历的年轻孕妇昏倒在街上,人们把她送进了贫民收容院。第二天,她生下一个男孩子后死去,这个孤儿被取名为奥利弗·特威斯特。奥利弗·特威斯特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后,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弗·特威斯特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朗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被带回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弗·特威斯特,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朗罗报信,说奥利弗·特威斯特就是他找寻以久的外孙。后来,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弗·特威斯特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并获得了幸福。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1)读了故事简介,你们找到了哪些主要人物?(课件展示人物关系表)

奥利弗·特威斯特—主人公     邦布尔—救济院管食堂的 
  利姆金斯—救济院的执长官    甘菲尔德—扫烟筒的人 
   格尔伯雷—卖棺材的          夏洛特—苏尔伯雷的佣人 
   诺亚.克莱博—苏尔伯雷的佣人       约翰达金斯—神偷 
   费金—小偷的主人                  蓓特—小偷 
   南希—小偷(良心发现后变好了)    查理·贝茨—神偷 
   比尔.萨克斯—费金的朋友(十足的坏蛋)  布朗罗—绅士

2)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会看新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1)根据故事简介,引导学生看新书目录,初步了解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悲惨身世及遭遇。

2)展示目录的部分主题,深入探究(课件展示小说片段)

片段一:“在某一个小城,由于诸多原因,对该城的大名还是不提为好,我连假名也不给它取一个。此地和无数大大小小的城镇一样,在那里的公共建筑物之中也有一个古已有之的机构,这就是济贫院。本章题目中提到了姓名的那个人就出生在这所济贫院里,具体日期无需赘述,反正这一点对读者来说无关紧要——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这样。”(第一章《奥利弗的出生》)  

片段二:“黑洞洞的棺材店堂一片凄凉死寂,奥立弗独自呆在这里,直到此刻,他才将这一天的遭遇在一个孩子心中可能激起的感情宣泻出来。他曾面带蔑视的表情听凭人们嘲弄,一声不吭地忍受鞭答毒打,因为他感觉得到,自己内心有一种正在增长的尊严,有了这种尊严,他才坚持到了最后,哪怕被他们活活架在火上烤,也不会叫一声。然而此时,四下里没有一个人看到或者听到,奥立弗跪倒在地,双手捂着脸,哭了起来?哭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天性?但又有多少人会这般小小年纪就在上帝面前倾洒泪水!”(第七章《奥利弗依然倔犟》)  

片段三:“他又一次回顾这些面孔。他已经将它们召唤到了眼前,要把遮挡了它们如此之久的这层幕布重新拉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张张面孔,有亲友的,也有仇敌的,还有许多几乎已经完全不认识的面孔也不期而至地挤在人群中。往昔如花似玉的少女而今已到了风烛残年。有几张脸长眠在地下,已经变了样,可是心灵超越了死亡,使它们依旧像昔日一样美好,呼唤着当年炯炯的目光,爽朗的笑貌,透过躯壳的灵魂之光仿佛在娓娓低语,黄土底下的美虽然已面目全非,但却得到了升华,她超脱尘世,只是为了成为一盏明灯,在通往天国的路途上洒下一道柔和清丽的光辉。”(第十一章《警务司法官方先生》)  

a、请几位学生有感情地来读一读上面的对话。

b、读了上面的片段,你们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引导。)

3)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录,发挥想象说一说围绕奥利弗·特威斯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让学生来编一编关于奥利弗·特威斯特的小故事。)

a、四人小组先交流试说。

b、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自编的小故事。

c、请学生评一评。

4)、回顾小结:了解新书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去看故事简介、引言导读、人物关系表、目录部分,这是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去书店选购新书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书。

五、合作探究和独立制定读书计划

1、关于阅读本书我们计划两周完成,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并完成《雾都孤儿》阅读记录单(见附件),两周后我们集体交流。

2、教师介绍:如何合理地制订读书计划?(课件出示)

定目的。制订读书计划首先要确定读书的目的。司马迁数十年呕心沥血完成鸿篇巨著《史记》。《死魂灵》里有个叫彼得尔希加的“书迷”,虽读书极多,不但小说、教科书,连小学课本、祷告书也包览无余,但由于目的不明,结果劳而无功。两相对比,效果迥然不同,这说明读书一定要定目的。

定时间。定时间,包括长远规划及具体安排两方面。长远规划,一般是指三几年内读书的大致安排。具体安排是根据个人学习、生活实际,对读书时间逐段进行安排。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天读书时间挤一点;每天坚持看一点;每天坚持记一点;每天坚持和同学交流一点。

定内容。安排阅读书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独到综合等选择性阅读。
    定要求。每一学段,都要制订具体要求。从时间上说,可以制订一年的阅读要求;一周的阅读要求;一天的阅读要求等;对一本书来说,用什么阅读方法,达到怎样的阅读效果等,都有“质量标准”,这样,有利于总结检查,保证质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场体验失明的感觉: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并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桌旁拿出一支笔,写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作品还有:《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着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海伦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正文部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暗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渴望吗
    海伦·凯勒在这假想的三天光明里都要看些什么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选择

理由

第一天

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朋友

看望亲爱的老师

 

看朋友

 

看小狗们的眼睛

 

观察房间里的小东西

 

 

 

 

 

第二天

人与自然的历史

仰望壮丽的曙光

 

参观自然史博物馆

 

参观首都艺术博物馆

 

看戏剧

 

第三天

日常世界

 

 

 

 

 

 

2.自主、自由地在一部分中选择一段文字进行分析感悟。
    约朋友来家: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使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小狗们: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房间里的小东西: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好奇。
    书籍:“崇敬地落在”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将书比喻成“辉煌的巨大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在作者人生中地巨大引导作用,也写出了崇敬盲文的原因。
    森林散步:“陶醉”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看到美丽大自然地愉悦之情。“拼命”一词极为真切地写出了对光明的高度重视。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阐述,不必要求完整,在阐述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理解。)

……
    3.这三天光明给海伦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4.学习引言与结尾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态生活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的理解。(15自然段,抽读)

“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

2)“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你是否学会了感激

3)她常提及“有视觉的人”,有何用意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从树林里远足回来,正常人观察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也许同样是没有什么。

我们看看作者的感受,一个仅仅凭借触觉感知世界的人有什么感受

朗读第四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说“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中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第一段中,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所以,海伦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尖锐:灵敏而深刻)

3)她想要给我们什么忠告(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归纳海伦的性格和精神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一颗追寻人类崇高精神和同情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五)总结课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言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六)拓展延伸:

1.世界上有着海伦的残疾的人有许多,那么有着类似经历和精神的人有多少呢(举例)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畅所欲言,真诚。

2010中国达人秀冠军钢琴王子李伟: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他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甚至在三年的时间内练成了钢琴十级,用脚趾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在表演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2.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写一段话
    (七)结束语
    灾难过后,人们感慨的是活着真好;残废之后,人们感慨的是健康真好;那么现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否应该对生活、对周围的人事怀着感激,并不理所当然的接受一切;海伦是一个健康的人,残疾的反倒是我们这些漠视一切的人……  

 

《中国古代寓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

2、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打擂台,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来打擂台,进行看图猜成语的挑战。 

1、大屏幕出示成语图片,学生猜。

2、这些都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寓言故事?

3、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寓言的阅读方法。

1、你知道怎么阅读寓言故事吗?出示四个步骤:

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学以致用。

2、让学生用上面的四步阅读法,自主进行《杯弓蛇影》的阅读。

3、小组讨论,交流。

4、班内交流四步学习的情况。

5、进行拓展阅读填空练习。

6、你心中的寓言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寓言就是那雨后的彩虹,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寓言就是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7、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请大家用上读书卡片,记录下自己阅读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记忆中增添最瑰丽的一笔。

8、美好期待,好的寓言故事不仅存在于过去,更是你头脑中的灵光乍现,精彩无限。请你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最优美的寓言故事,与我们共勉吧。

三、拓展延伸。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2.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读多少页?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四、作业。

请大家课后继续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试着按今天讲的方法去读。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寓言》读书指导课

了解情节

分析角色

领悟道理

学以致用

《中国古代寓言》读书汇报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在汇报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 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通过阅读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寓言》。

2出示课件,小结过渡: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 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小故事当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二)汇报交流:

1再现情节

读完这本书,你觉得那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2交流心得:

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任选其中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也根据同学的发言,相机穿插自己的一些见解。

(三)师生共同小结

深化主题,突出:我读书,我快乐。

(四)推荐读物

《伊索寓言》《希腊语言》《克雷洛夫寓言》

(五)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小黑报上,在全班展示。

3课后在班上展出,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汤姆叔叔的小屋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背景、内容及主题。

学会阅读整本书要关注的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西方,有一本书,仅此于圣经,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有一本书,引发了美国反奴隶制的南北战争;有一本书,近200年来,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谁知道这本书是哪本书?

师相机板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 你怎样了解到这本书的?谁读过这本书?读到哪儿了?读书时,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二、读薄——明相关信息,读整本书籍

交流:走近文本之前,大家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了解这本书呢?

(一)欣赏封面

1.我们可以先从读封面开始, 你觉封面关键信息是什么?课件出示封面。(板书:读封面)

2.相机引导掌握关键不变的信息:书名、图画、作者及国籍、不同的译者

(二)作品导读

1.交流: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还可以从哪里知道?师相机板书:作品导读。

2.出示范本:这本书中的作品导读共有四个板块,请大家快速默读四个板块,用笔画出与这本书的关键信息。

3.交流创作背景。

 思考:创作背景中介绍的《逃亡奴隶法》和“乔赛亚.亨森的自传”与这本书有什么关联?

写作背景:当时正是美国废奴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作者及她的丈夫都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她本人就曾去过南方,亲自了解了那里黑奴们悲惨的生活情况。18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妥协法案”,即《逃亡奴隶法》,该法案加重了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斯托夫人因此决心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让人们充分意识到黑奴的悲惨处境。

4.教师小结:因为版本不同,有的书前面没有安排作品导读,前面是序言,或者是前言。大家可以从序言或者前言中了解相关信息,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三)了解目录

1.目录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能根据目录推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吗?

2.目录中有哪些人名呢?请用笔圈出目录中的人物姓名,和这些名字打打招呼吧,以后的阅读中,可能会成为朋友呢!

(四)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读封面、读作品导读、了解目录知道了这本书的相关信息,我们还可以说这就是先把书读“薄“。板书:薄读

三、读厚——赏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

学会把整本书读薄,可以明相关信息,可是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们还不知道呢,那么我们只有厚读书籍, 厚读书籍又该怎么读呢? 师相机板书:厚读

读第一章节,思考:客厅的两位绅士在谈一件不想为人所知的事情,这两位绅士是谁?他们在谈什么?文中还有哪些人物?

预设:两位绅士是海利和谢尔贝, 他在谈论卖掉汤姆和哈利。 

1.关注人物性格

人也可以被卖掉,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卖掉吗?

预设:不愿意被卖掉,想和家人在一起;人不是物品,不能被买卖;很害怕被卖掉了会受到伤害;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汤姆就要被卖掉了,他是否和你们一样不愿意被卖掉?

预设:愿意的,说明他对主人的忠诚。不愿意,说明他面对不公平的际遇富有反抗精神。其实,无论是忠诚也好,反抗也罢,这都是掌握厚读书籍的读书方法,要学会关注人物的性格。至于汤姆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在书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2.关注人物命运

汤姆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大家来猜猜?

无论什么命运,我们在阅读时要学会关注人物的命运,这是厚读书籍的一种方法,至于汤姆的命运是否像刚才大家所猜测的这样呢,请大家在阅读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吧。板书:命运

3.关注人物关系

第一章节中,出现哪几个人物?请大家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预设:第一章节中有这些人物: 谢尔贝、埃米莉、汤姆、克洛大婶、伊丽莎、哈利、乔治哈里斯、海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有夫妻,有母子。我们还可以标识他们的身份,有奴隶主、黑奴、人贩子三种身份。阅读时画上这样的图谱,就可以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这本书的人物有很多,到底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可以通过画人物关系图谱来理解。这些人物关系还可以从汤姆和伊丽莎夫夫妇两种不同的命运过程来画思维导图,也可以从奴隶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来画思维导图,只要能帮助我们读书时理清人物关系的图谱都是可以的。

总结:像这样,在阅读时我们可以画一个人物关系图谱来理解名著内容,这也是厚读书籍的读书方法。板书:人物关系图谱。

4.关注故事情节

这么多的人物之间,都是由很多故事情节串联起来的,想一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交流,预设:汤姆被卖给了谁?汤姆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让你最感动的事情有哪些?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只有关注故事情节,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人物。板书:情节  

5.关注故事环境

这位奴隶主和黑奴败子,在哪里商量买卖黑奴的龌蹉的事情呢?请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预设:屋内摆设考究,富有的环境与奴隶主冷酷的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屋外寒冷的天气预示着黑奴们的心一样是冰凉的,得不到温暖。作者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的悲惨,文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不可少的,那么关注环境描写,这也是我们厚读书籍的法宝。板书:环境

教师小结:学会厚读书籍,就是要关注人物的性格,命运,了解人物关系。还要通过情节的发展和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

拟读书计划 ,叹名著之趣

1.精彩不容错过,同学们要马上行动起来,为了有计划的读完这本书,首先制定读书计划。仔细观察课件上的读书计划,说说读书计划上面都有什么呢?

2.每个同学读书的能力都不一样,有的人在相同的时间里,可能读得快点,有的人刚可能会读得慢点。所以,不管怎么样,大家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读书能力来制定计划。大家拿出计划,开始制定。

3.大家学会了薄读书籍,学会厚读书籍, 为了了解更多的精彩,快去按计划读一读吧!等你们读一段时间后,老师一定会给大家开展阅读交流汇报会,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表现得更精彩。同学们,让我们开启名著之旅,尽享美好人生。

 

《前夜·父与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屠格涅夫,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析作品高度简洁的语言及生动的艺术形象。

3.品析作品中“色、声、香”兼而有之的景色描写及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品味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故事与俄国社会生活图景之间的关联。
    2.理解农奴制改革“前夜”这一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品味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故事与俄国社会生活图景之间的关联,理解农奴制改革“前夜”这一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酒是陈的好,书是名著好。不读名著就像吃了一辈子饭,却没有吃过精美大餐一样,令人遗憾。余秋雨说:“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找一些名著来垫底”。另一位外国作家则干脆把没读过名著的人比喻为“精神上的残疾人”,这都说明阅读名著在我们精神成长中重要性。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著《前夜·父与子》,去读一读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故事,去体会农奴制改革“前夜”这一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特点。
    (二)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他是第一个现实主义精神充分、现实主义手法纯熟的俄国小说家。从整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史看,他以自己反映了“生动活泼的真实”的小说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出现,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新的成熟的阶段。

屠格涅夫的作品具有简洁、朴素、细腻、清新、抒情味浓的艺术风格,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列宁称他是“卓越的俄罗斯作家”。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一起,被人们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正文部分

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多余人”形象的代表性小说。传统的评论认为,小说塑造了一位处于社会边缘的平民主义革命者形象,这位革命者先知先觉,与社会不容,最后走向死亡。

然而,屠格涅夫的意图并不那么简单。主人公“多余人”颇具复杂性,不能以“典型形象”视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自读课文,理清人物形象的身份,完成下面表格:

姓名

外貌特征

身份(人物关系)

英沙罗夫

 

 

叶琳娜

 

 

别尔森涅夫

 

 

巴扎罗夫

 

 

阿尔卡狄

 

 

尼古拉

 

 

帕维尔

 

 

 

2.任选其中一段文字谈一谈感悟
    1)软弱使她反感,愚昧令她愤怒,而欺骗,则是她“永生永世”也不能饶恕的;她的严格是超乎一切的,甚至在祈祷时,她也不止一次地夹杂着斥责。一个人一旦失却了她的尊敬——他下判断是十分迅速的,往往过于迅速——那人在她心里就永远不再存在了。所有的印象全都深深地沉入她的心底,生活对于她,是绝不同于儿戏的。——《前夜》

2)我和你,我亲爱的孩子,我们不是爱奢侈享乐的人,我们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造物的宠儿,我们甚至也不是殉道者——我们只是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穿起你的皮围裙吧,劳动者,站到你工作的车床旁边去,到你的黑暗的作坊里去吧!让阳光去照耀别的人吧!我们暗淡的生活也自有它自己的骄傲和自己的幸福呢!——《前夜》

3)我们大体上了解,身体上的疾病是怎样产生的,可是精神上的疾病却来自糟糕的教育,来自从小就塞满人们脑袋的各种胡言乱语。——《父与子》

4)死亡是个古老的玩笑,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却是崭新的。——《父与子》

3.英沙罗夫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人。

4.学习结尾部分并回答问题

年迈父母无法消解的痛苦之后,接着以强劲的抒情表示了他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坚定信念:“难道他们的祈祷、他们洒下的泪水是没有结果的吗。难道爱,神圣的、真挚的爱并非万能。哦,不。掩埋在墓中的不管是颗多么热烈的、有罪的、抗争的心,墓上的鲜花依然用它纯洁无邪的眼睛向我们悠闲地张望,它们不只是向我们述说‘冷漠’的大自然有它伟大的安宁,它们还谈及永远的和解和那无穷尽的生命……”

1)“墓上的鲜花”是指什么?

2)以这段话为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巴扎罗夫、阿尔卡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尔卡狄家的仆人们和睦相处,并不妨碍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后迷信。巴扎罗夫是行动的巨人,他抨击贵族的泛泛空谈,自己首先从小事做起。他具有实践能力,注重自然科学研究。他的行动有价值取舍标准:“凡是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我们就依据它行动。”他的行动目标很明确——为未来打扫地盘。他敢于行动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他曾恼怒自己也产生那样浪漫的情感,但在爱情之火燃烧起来的时候他却决不回避躲闪。

屠格涅夫写出了在否定爱情的巴扎罗夫内心,爱情是如何萌芽、发展的,写得真实可信。但是作家让巴扎罗夫在爱情受挫后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尔在恋爱上的覆辙,那句对巴威尔的尖刻评价“雄性生物”犹如一记耳光反打在巴扎罗夫自己的脸上。这并不是说,不能写他的失恋痛苦,英雄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却让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这不能不是对巴扎罗夫的曲解。那个在贵族庄园所向披靡的勇士竟无力使自己最终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人物性格的整体性因此受到损害。作家把巴扎罗夫临终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这幕写得极为动人,然而他的锐气,他的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坚强意志也在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尽。

阿尔卡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特殊的意义。就年龄来说,他属于子辈,也曾追随过巴扎罗夫;但就思想意识来说,他是父辈的子弟,因此巴扎罗夫称他为“温柔的自由主义少爷”。在刚刚到来的新观念和迟迟不肯退去的旧观念相互争斗的时候,青年人凭借他们的敏感、勇气和朝气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倾心于新观念,然而子辈并不是先进思想的当然代表者,进化论的观念在社会思想斗争中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性,更何况其中也不乏有猎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现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义上两代人的代沟,更渗透着不同社会阵营之间政治思想的分歧,从而揭示出当时俄国民主主义对贵族自由主义的胜利。

(五)总结课文

屠格涅夫以本书来纪念自己的精神导师——已故的别林斯基。然而,这绝不仅仅是纪念,他似乎有话要对这位亡灵诉说。顾名思义,《父与子》的主题是“父与子”两代人的关系,这是屠格涅夫在文学创作中探讨的又一个哲学命题,同时,这也是俄国19世纪所面临的—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六)结束语
    父辈与子辈的斗争可以说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所存在的一个共同的话题。《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主要描述的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俄国子民知识分于与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这里父与子的斗争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小说不仅体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日常的紧张关系,更是以此来比喻19世纪俄罗斯两种类型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关系。